江蘇蘇州昆山市張浦鎮南吉山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20583106 | 身份證前6位:320583 |
長途區號:0512 | 郵政編碼:215000 |
隸屬政區:張浦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蘇E | |
南吉山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南吉山村位于張浦鎮東南,南北公路從村西穿過,蘇滬高速橫跨村中央,并設有蘇滬高速“張浦”出口處,村內設有張浦南吉山村民營開發區,擁有民營企業22家,外資企業18家。村東與大市社區顧家潭相交,南和尚明甸村隔河相望,西同大市社區相鄰,北連接千燈鎮盛家埭村和大潭村。全村陸地和河流面積為5500畝(約等于3.67平方公里),自然村6個,村民人數1833人,歷史上是一個以講“常州”話為主的移民村。
南吉山村,由原南吉山、陶雪兩村6個自然村合并而來,位于張浦鎮東南方,東與淀山湖鎮金家莊村相交,南接尚明甸村,西連大市社區,北同千燈鎮盛家埭村、大潭村毗鄰。蘇滬高速公路“張浦出口處”坐落村域中央。村區域面積3.7平方公里,轄6個自然村20個村民小組,583戶人家,1860人,距張浦鎮區10公里。
全村水泥道路通村通組100%硬化,建有停車場9片約3000平方米,自來水、有線電視入戶率100%,保留自然村建有污水處理管網,建有村燈光籃球場,村晨練活動場200平方米,設有健身器材。
村內老年活動室、社區醫務室、社區警務站等基礎設施齊全。村級擁有標準產房5086平方米,打工樓12500平方米,村級資產2416萬元,2012年村級收入400萬元,可支配收入252萬元,村民人均收入23591元。
全村耕地面積600畝,主要種植水稻、麥、油菜。魚塘2000畝,主要養殖蝦、蟹和“四大家魚”,村域設有鎮民營開發區。落戶民營企業22家,外資企業18家,村民以務工和房租經濟收入為主。
村內過境河道2條,勝利河是村內主要航道,新開河道是勝利河的延伸,長250米、寬20米。村內河道1條,躍進河長800米、寬25米。村因地勢低洼,所以聯圩圍墾規模較大,計有東包圍為670米、南包圍1400米、西包圍4000米,寬度都為50米、高度都為2.5米。有電灌站3座,防洪、防澇。
村內有大小橋梁12座,較為古老的石龍橋系太平天國年代所建,1920年被炸毀,至今未修復,現有3座橋是躍進橋、躍進1號橋、躍進2號橋都是橫跨躍河上,為拱形單孔水泥橋,都是造或修建于70-80年代末期。其中陶雪有5座橋,農場河1橋、農場河2橋,公路橋七隊1橋、七隊2橋,河東水閘橋,都是水泥拱形單孔橋。
村中心內有園林一片,面積800平方米,樹木花草眾生,鳥語花香,是休閑的好地方。
村社會事業、村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參與率100%,村內有多功能文體活動中心1處,老年活動中心3處,公共衛生設施齊全,公共衛生間3座,有環衛管理隊伍專職處理,道路及公共衛生獲省級衛生村稱號。
村風土人情,上世紀20年代常州一幫人遷徙至此,種“客田”而落戶,至今帶有常州地方特色,嗲佬口頭話,端午節用蘆葉裹粽子,俗稱“小腳粽”,到臘月過年,村民有自釀常州甜白酒的習俗。村內有土地廟兩座分別是薛家埭廟、六神堂,善男善女燒香祝福。祝風調雨順。
南吉山自然村名來歷:南吉山村原是屬千燈區玉溪鄉第四保的一大片荒地。該地地勢低洼,荒蕪。早在太平天國(1851年-1864年)建立后,為了大肆犒賞湖南籍功臣,獎賞有功將士眾等用所購物之財,在該地作圩圍地墾荒。后太平天國失敗,清朝同治年間(1862年-1874年)慈禧太后授命其繼子陳椿宣率領太平天國投降將士萬人發配到此,繼續墾荒生產。先后開墾七十二個圩。由于地勢低洼所筑圩圍寬高大,經營數年后交予上海富商朱北金經營管理,逐改名為墾牧公司,公司總部設在老公司上。各個圩都建有棚屋,后來改為瓦房供墾荒者居住。當時將該地命為東吉山、南吉山、西吉山、北吉山、中吉山。其中南吉山圩圍地位80余畝,北吉山圍地100余畝,其余東西中吉山各圩圍地都在100畝以上,但是墾荒者多數集中在南吉山居住,逐漸演變成把該個吉山都稱之南吉山村。而公司所在地則命名為老公司村。
時代變遷上世紀20年代常州有一幫人遷徙至此,種“客田”落戶,逐漸常州人多起來,所以以常州口音為主。以后有江陰、丹陽、紹興人來此落戶種地。至今南吉山遍及三省十八縣,據統計外地移民居多。
陶雪村該村歷史較近,于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才形成,陶家浜自然村屬張浦區尚明甸鄉管轄。但薛家埭自然村在清朝宣統二年(1910年)時已屬當時的尚明甸鄉,1942年10月,上述二村都屬陳墓 區尚明鄉。1947年12月又改屬淀湖區西鄉,1954年2月又劃歸淀西區尚明甸鄉,1956年8月歸于陳基鄉成立陶雪社,1960年改陶雪大隊,1962年劃入大慈公社。
陶家浜自然村來歷是指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最初該地僅有3戶陶姓人家,后自然繁衍及外地移民聚集而成村落才取名陶家浜。由陶家浜、薛家埭、南農場三個自然村1983年改名陶雪村,2008年并入南吉山村。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