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泉港區山腰街道錦聯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50505001 | 身份證前6位:350505 |
長途區號:0595 | 郵政編碼:362000 |
隸屬政區:山腰街道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閩C | |
錦聯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錦聯村簡介
【錦聯概況】
全村人口1570人,區域面積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50畝,轄4個自然村有石橋村、四房角村、大路窟村、官邊村,下設7個村民小組。村內設有老人活動中心和老人協會。錦聯村1997年被泉州市評為百佳黨支部;2004年被泉州市評為寬裕型文明村;1995年被惠安縣評為先進黨支部; 2002年被泉港區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2004年、2006年、2007年、三年被泉港區評為文明村;2000年、2002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六年被泉港區評為先進計生單位; 2001年被泉港區評為先進民兵營。
【歷史沿革】
錦聯始設立于元朝時期,明清屬七都,舖號“安埕”。解放初,與現埭港村合并為“錦石鄉”。1959年公社化級、鹽農分開拆為“新民大隊”。文革后恢復錦聯大隊。1986年實行行政村建制再改為錦聯村委會。
【文物●石橋古大厝群】
石橋古大厝群由四十多座大小不等的古大厝組成,登高俯瞰,屋連屋、瓦接瓦,蔚為壯觀,全部為閩南古大厝“皇宮起”特色。
其中以小三房古大厝最有代表性。它是由山腰第十五世祖莊大東創建于清朝乾隆丙辰年(1786年)歷經三年建成,由東西兩座仿皇宮式的三進五間張的大厝構成,俗稱“四馬拖車”左右輔以護厝,兩面護厝之側又建有文武館,共占地約2000平方米,總65間房間,磚木抬梁式構造,硬山式屋頂,飛檐雙翹脊,雙層瓦蓋,屋沿配以圓形,三角行瓦當。大門兩側墻壁用立體木雕,門廊側壁平面磚雕,人物吉獸,線條飄逸,栩栩如生,其時造屋的木制槁尺一支,長1.8丈,至今保存完好。
與之相呼應石橋東側另一座太老房古大厝,距今也有二百多年歷史,占地約一千多平方米,面闊五間,三進三廳三天井。硬山式屋頂,飛檐雙翹脊,中廳高度都高于前廳和后廳,俗稱“扛轎起”。晚清時期,十七世祖莊景賢考中武舉人,在埕前立有旗桿,現還保存旗桿夾。中廳曾掛有“年高德邵”字匾,現已失傳。
每間古大厝都流動著一個生動的故事,講述每一位創建者的傳奇。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