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安順西秀區七眼橋鎮清涼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520402106 | 身份證前6位:520402 |
長途區號:0853 | 郵政編碼:561000 |
隸屬政區:七眼橋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貴G | |
清涼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清涼村位于西秀區以東,七眼橋鎮政府西南面,距區城中心二十公里,距鎮政府約十五公里,所轄爛壩、七眼灶、小寨三個自然村,全村居民160戶,總人674人,主要居住著漢(屯堡)、苗民族,耕地面積600畝,森林40畝,七眼灶自然村已于2005年的移民工程搬遷到新的寨子。清涼村自然條件優越,屯堡文化和苗族文化相得益彩,民族風情濃郁淳樸,傳統文化異彩繪呈,三個自然村落渾然一體,但又各具特色。村寨四面環山,冬無嚴寒,夏無酷署,微風輕斜,天籟陣陣。這里有三國時孟獲的屯糧之地——糧倉洞,有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時的減兵增灶遺址——七眼灶,從安夏公路通過時還能看到25米高的將軍巖,貴遺址的輝煌和古戰場的慘烈依稀可見,為旅游業的發展奠定了開發性平臺。
我村的經濟發展模式正在從傳統的以農為主的渠道中走出來,產業結構調整走向多元化形式,蛋雞養殖、生豬飼養、淡水養殖、旅游業等,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30萬元,人均純收入800元。
我村農業發展主要以水稻、油菜、玉米種植為主,水稻種植面積400畝,平均畝產500公斤,油菜種植面積480畝,平均畝產130公斤,玉米種植面積190畝,平均畝產400公斤,生產方式依然為原始牛耕,機械化程底低,畜牧業以養豬、養雞為主,年出欄生豬200頭,蛋雞飼養,生豬飼養已初具雛形,并成為農村遠程教育的培訓基地。
這里距涼水小學和夏官中心完小僅有2公里路程,適齡兒童分別就讀于這兩所學校,隨著教育的發展,村民已從思想深處認識到教育重要性,全村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村委配置的遠程教育設置一套,充分利用遠程教育設備收集資源信息,加強黨員干部培訓和農民科學技術培訓,為提高我村黨員干部和村民的政治素養和科學文化知識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計生工作成就顯著,計生服務室的建立,為計生工作實行村民自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006年全村無計劃外超生,衛生室的功能充分發揮,保證了村民小病不出村,村委會組織機構健全,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團結互助、勤政廉政為村民謀發展,積極開展黨建工作,培養黨員新生力量,村委會、文化活動室,黨建活動室一室多用,共商發展大計,保障五保戶,貧困戶的衣食住行,為提高村民的健康和生活質量,積極動員村民參加新型農村醫療保險,參保率為95%,對生活困難的低保戶、貧困戶,充分動員黨員干部和走富裕的農戶進行經濟幫扶,技術幫扶,勞動為幫扶和思想幫扶,并擬定幫扶措施和方案。自來水工程保證了村民的用水和部分農業灌溉100%的家庭安裝了電話,但是閉路電視尚未進入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缺乏公共活動場地,村民田間生產通道凸凹不平,機耕道狹窄,嚴重制約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人口總數:674人 農業人口:655人 非農業人口:24人
--行政區面積:0.9平方公里 耕地面積:600.0畝
--主要民族成分:苗 辦公所在地:清涼村
--所轄村: 生產總值:130.0 萬元
--主要經濟產業:水稻,玉米,油菜,豬,雞 名特產品:水稻
全國與清涼村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