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9-9-16
簡介 | |
大干溪村 | 大干溪村成立于二00六年九月,由原旺妙、茅塘塢、王村3個行政村合并而成。區域面積7.5平方公里,有848戶,人口2463人。全村有水田1298畝,旱地4……[詳細] |
全堂村 | 全堂村位于楓橋鎮齊樂路中端,楓橋江上游,毗鄰趙家鎮,由全堂、湯村、樊家、遼塢、楊山五個自然村合并而成,離鎮4.5公里。全村共3312人,1312戶,黨員……[詳細] |
梅苑村 | 梅苑村村位于楓橋鎮北部,由葛村、銀杏、五宜、漁稼四個自然村合并而成,距鎮3公里,交通便利,地勢優越。全村區域面積5.03公里,3359人,1183戶,黨……[詳細] |
齊東村 | 齊東村座落于古鎮楓橋以東,紹大線旁,距諸暨市30公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村落集中。由毛家、東畈、河宣、橋下四個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區域面積5.85……[詳細] |
貫莊村 | 貫莊村位于箬橫鎮南部,離鎮城區2公里,共有戶籍人口2513人,901戶,村域面積1552畝,其中耕地面積960畝,村莊占地面積312畝。是農房建設改造示……[詳細] |
瑯洋村 | 瑯洋村位于箬橫鎮 高龍 管理區,區域內屬 金清 水系。本村擁有耕地面積 420 畝(其中水田 407 畝,旱地 13 畝);共有人口 680人……[詳細] |
先進村 | 先進村位于楓橋鎮東西部,毗鄰阮市鎮,孝泉江穿村而過,由原先進、創業、九村三個自然村合并而成,距集鎮中心2公里。全村區域面積5.55平方公里,有692戶,……[詳細] |
陽春村 | 陽春村位于楓橋鎮南邊,由陽春、網山、聚英三個自然村組成。全村區域面積9.25平方公里,現有農戶867戶,農業人口2347人,村民小組10個,村民代表39……[詳細] |
魏廉村 | 魏廉村位于楓橋鎮西部,由魏家塢、象山二村合并而成,村東通楓霞公路到楓橋集鎮,橋象公路穿村而過,交通便捷。 礦業為魏廉村的特色產業之一,村里……[詳細] |
樓家村 | 樓家村位于古鎮楓橋北面,依鎮傍水,省道紹大線貫穿村莊,位置優越,信息業交通便捷。全村村域面積2.35平方公里,戶數941戶,人口2632人,其中黨員10……[詳細] |
櫟橋村 | 櫟橋村位于楓橋鎮南部,由橋亭、郭店兩個自然村合并而成,距鎮3.5公里,紹大線穿村而過。全村共2035人,755戶,黨員102名。村區域面積6.5平方公里……[詳細] |
新擇湖村 | 新擇湖村位于諸暨市楓橋鎮南部,轄區面積5.48平方公里,全村2177人,841戶,2012年村民人均收入24852元,是“省級全面小康示范村”、“諸暨市……[詳細] |
霞朗橋村 | 霞朗橋村位于楓橋鎮西部,距離楓橋鎮2.2公里,由江口、上莊、橋東、橋西、溪下、下廠六個自然村組成。全村區域面積2.83平方公里,共有水田1493畝,旱地……[詳細] |
三江村 | 三江村由遮山、駱家橋、匯地三個自然村合并而成,人口2045,面積3.89平方公里,水田1875畝,旱地163畝,山林833畝。個體經濟以輕紡業、運輸業為……[詳細] |
四聯村 | 四聯村位于楓橋鎮最北部,毗鄰紹興縣,紹大線橫穿我村。我村由古博嶺村、尚義塢村、楊塢村、干山塢村四個自然村合并而成,距鎮10公里,是楓橋和紹興連接的要道。……[詳細] |
海角村 | 海角村位于諸暨市楓橋鎮中心位置,交通便利,地勢優越,由孝義、彩仙、大山三個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區域面積7.56平方公里,人口2928人,農戶1035戶,……[詳細] |
西奕村 | 西奕村位于楓橋鎮西南部,由西奕、魏家兩個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有農戶764戶,人口2000人,村民小組16個,村民代表37名,黨員77人。全村區域面積約4……[詳細] |
鐘山村 | 鐘山村位于諸暨市楓橋鎮東部,由原鐘瑛、疊山二個自然村合并而成。東與趙家鎮毗鄰,南接楓源村,西與海角村相鄰,北與楓一村相連。紹諸高速、楓谷公路穿村而過,地……[詳細] |
楓一村 | 楓橋鎮楓一村位于楓橋鎮集鎮中心,由原紫薇、楓溪、西疇三村合并而成。東與鐘山村毗鄰,南接海角村,西鄰學勉中學,北與樓家村相連,楓橋江和省道紹大線穿村而過,……[詳細] |
洄村村 | 洄村原名洄溪村,有一條小溪從南至北回繞村莊而過得名。村莊區域面積3.75平方公里,有812戶,2038人。全村有水田1348畝,旱地233畝,林地511……[詳細] |
馬嶺村 | 馬嶺村位于楓橋鎮的最北端,征天水庫的源頭,毗鄰阮市鎮,由何家塢、王家溪頭、宣家塢三個自然村合并而成,距鎮有15公里。全村共1150人,375戶,黨員63……[詳細] |
東三新村 | 東三新村位于楓橋鎮東北部,毗鄰紹興縣,由原柳塢、澤泉、東松嶺下三個自然村合并而成,現有住戶495戶,總人口1500人,其中黨員72人,村民代表34人。農……[詳細]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楓橋以楓溪得名,楓溪是一條風光綺麗的山溪,上源有二,東源黃檀溪,西源白水溪。二源在楓橋鎮南大竺園附近會合,始名楓溪。隋朝時,曾在楓溪渡口架橋建驛站,稱之為楓橋和楓橋驛,楓橋地名即由此來。楓橋歷史悠久,行政職能優勢明顯。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楓橋先民就在楓橋江兩岸繁衍生息;越國前期曾于此建都;南宋孝宗乾道8年(1172年),一度為義安縣治,義安縣不僅僅為原楓橋區屬范圍,還包括了湄池、江藻一帶,因此,楓橋是當時的地域中心,商賈云集之地,形成了繁華一時的三里長街。寧宗開禧年間(1205-1207),辛棄疾曾于此申置東尉司;元設巡檢司;明為驛輔;清乾隆三十八年(1774年)設楓橋鎮;民國元年(1912年)設楓橋鄉;1932年,楓橋曾修建小鐵路,使得楓橋的集市貿易十分興旺。1949年解放后楓橋一直是鎮、鄉、公社、區所在地。是諸暨東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活動中心。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