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貴陽修文縣久長鎮久長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520123102 | 身份證前6位:520123 |
長途區號:0851 | 郵政編碼:550200 |
隸屬政區:久長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貴A | |
久長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久長村位于久長鎮境中部。東接白窯村,南抵興隆村,西鄰金橋、上堡村,北連驢坊村。村委會駐地久長街(原名狗場壩)。村總面積 4.22平方公里,低山丘陵地貌,一般海拔1280米至1350米。2009年末耕地639畝,其中田312畝,土327畝。
村境元代屬落邦札(扎)佐長官司。明初屬札(扎)佐長官司,明末屬修文守御千戶所。清代屬崇義里四甲。民國四年(1915)屬東區一保。二十一年(1932)屬第三區青龍鎮。二十四年(1935)屬第三區青龍聯保狗場壩保。三十一年(1942)隸清文鄉狗場壩保。三十六年十一月清文鄉更名為久長鄉,仍隸之。1949年11月,村仍屬久長鄉。1950年8月,石安區改稱第三區,村屬第三區久長鄉。1955年11月第三區改稱久長區,其間,村屬未變。1958年9月,村為久長生產隊,隸久長公社久長管理區,轄6個生產小隊。1961年6月,村為久長生產大隊,隸久長區久長公社,轄6個生產隊。1962年4月,1965年11月,1966年5月,1981年1月,久長區、久長公社雖經歷4次裁、拆、并、建,但久長生產大隊始終隸久長公社不變。1984年4月,久長生產大隊改建為久長村民委員會,隸久長區久長鄉,轄11個村民小組。1985年9月,久長鄉改為久長鎮,村屬之。1992年2月,撤久長區,將原區屬4鄉(鎮)并建久長鎮,村屬之,仍轄11個村民小組。
村境主產玉米、馬鈴薯。村屬地久長街上村民與長久社區居民雜處,改革開放以來,住街村民借久長街商貿集市的優勢,或棄農經商,或半農半商,從事運輸、修理、飲食、零售等第三產業,增加家庭收入,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礦產以石灰石居多,銅礦井處采石場開采多年,是久長水泥廠和當地建筑用原材料主要來源點。沿煙燈坡和猴子巖大坡一線有煤礦,藏量未探明,尚未開采。
境內水源欠缺,解放前人畜飲水困難,民間有“狗場壩,干山坡,吃水要用馬車拖”之說。解放后,人民政府建成銅礦井水廠,后幾經改造,并更名為久長水廠,滿足了久長街上住戶及附近農戶的生產生活用水。
久長街自清代形成集市后,大牲畜交易逐漸興旺,解放后尤盛,為貴州有名的大牲畜交易集散地。周邊縣市,甚至有廣東、湖南、河南、重慶等省外客商到久長進行大牲畜交易,最多時每場天達三、四百頭。因貴遵高等級公路建設占地,牲畜市場搬遷,遂日漸衰落。
自貴赤馬路、修開公路東西南北貫穿村境后,街道發展迅速,特別是解放后村域始終是久長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川黔鐵路、貴遵高等級公路相繼過境,逐漸形成黔中重要的旱碼頭。200 1年,村借久長街龍山大道建成之機,投資69.3 萬元,于龍山大道口建成占地 750平方米,建筑面積1395平方米4層綜合村級辦公大樓,內設村委辦公室、黨員活動室等。一樓8個門面出租,增加村經濟收入。2009年,又將原久長客車站辟為村文化廣場,廣場占地1250平方米,總投資13萬元。
--人口總數:2200人 農業人口:1920人 非農業人口:280人
--行政區面積:4.22平方公里 耕地面積:639.0畝
--主要民族成分:漢,苗族,彝,布依 發展口號:大力發展生態城鎮化建設
--所轄村:久長街,丫叉田,銅礦井,云南關 生產總值:1200.0 萬元
--主要經濟產業:運輸,修理,飲食,零售等第三產業 名特產品:無 辦公所在地:久長街
全國與久長村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