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武漢生產服務型等30個國家物流樞紐納入建設名單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落實“十四五”規劃《綱要》《“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有關工作部署,進一步完善國家物流樞紐網絡,促進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印發通知,將武漢生產服務型等30個國家物流樞紐納入建設名單。此次納入建設名單的樞紐具有三方面顯著特點:
一是緊密融合產業,推動樞紐經濟發展。本次入選名單中,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共19個,占比63%。相關樞紐依托各自資源稟賦,不斷提升服務能級,深入產業鏈條,打造各具特色的樞紐經濟。寧波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圍繞綠色石化、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新材料等產業集群,布局供應鏈配套設施,提供物流集成服務,推動產業鏈提質增效。成都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依托農產品交易市場,強化大宗農產品集散與冷鏈物流等核心功能,拓展農產品加工產業鏈,構建“生產—倉儲—流通”服務一體化、覆蓋初級產品至高附加值農產品的全品類供應鏈體系。
二是暢通國際物流通道,服務區域對外開放。相關樞紐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加強通道能力建設,為服務區域擴大開放貢獻力量。哈爾濱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全力推進國際航線網絡建設,打造面向俄羅斯和日韓的空中通道,“哈爾濱—哈巴羅夫斯克—首爾”航線實現跨境中轉效率提升30%。巴彥淖爾(甘其毛都)陸上邊境口岸型國家物流樞紐強化對蒙物流通道服務組織能力,不斷提升口岸通關便利化水平、國際換裝組織能力、流通加工物流條件等,打造向北開放的重要門戶。
三是提升運行效能,助力降低物流成本。相關國家物流樞紐不斷創新運行模式,通過流程優化、資源整合,提供效率更優、成本更低、質量更好的解決方案,積極發展適應我國國情的現代物流運行體系。周口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加強服務組織能力,開展基于“水水中轉”的“內河+海運”接力運輸模式,充分利用內河航運連接沿海港口資源,延伸全球水運業務,相較傳統陸海聯運,時間縮短約13%。沈陽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開展“中歐班列通關信息化互聯互通平臺”建設,協調海關、鐵路、場站等多方資源,提升多環節作業適配度,各方協同作業效率提升超過50%。
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持續推動相關國家物流樞紐扎實推進建設工作,抓好《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規劃》明確的各項任務落實,培育提升國家物流樞紐發展綜合競爭優勢,充分發揮資源配置樞紐、組織運行中心和服務高地作用,“以點帶面”加快完善現代物流組織運行網絡和基礎設施網絡,推動我國現代物流規模化、網絡化、系統化發展,構建“物流樞紐+產業集群”協同發展新模式,為系統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發展符合我國情以及大規模生產消費需要的現代物流體系提供關鍵支撐。
- 6-30·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5月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6-30· 國家發展改革委:今年以來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
- 6-9· 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新一批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名單
- 6-9·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等八部門聯合印發《支持小微企業融資的若干措施》
- 6-3· 國家數據局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 6-3· 國家數據局:首度開展可信數據空間試點
- 12-15· 國家鐵路1至11月份發送貨物35.71億噸 同比增長5.2%
- 12-15· 國家鐵路貨物運輸持續保持高位運行
- 12-12· 國家鐵路1至11月份貨物運輸持續保持高位運行
- 8-25· 發展多式聯運 區域協同穩“盤”